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都市圈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是到2022年,都市圈将在城市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二是到2035年,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将达到现代都市圈将更加成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中国都市圈的现状和前景如何中国有多少大城市主要都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内联系的强度如何
在都市圈方面,报告建议,以中心城市一小时通勤圈为基础,选择平均每日双向流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1.5%以上的城市作为都市圈外围城市。都市圈由中心城市和合格的外围城市组成。
中心城市的34个都市圈总面积约23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比重的24%;总人口约8159.5万人,占全国比重的59%,GDP占全国比重的77.8%。
报告成员、清华大学新城市化研究所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卢庆强对第一期进行了财务分析。目前,我国成熟的都市圈还不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培育都市圈。
据1小时交通圈统计,81%的城区人口密度小于1500人/km2,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位居前四。上海都市圈最高人口密度为4200人/km2,仍低于东京8700人/km2、南昌810人/km2和昆明730人/km2的人口密度,上海分别为19%和17%。
从都市圈经济密度看,深圳、上海、杭州、广州人均GDP排名前四,其中深圳都市圈最高为1.7亿元/平方公里,低于大伦敦(14.8亿元/平方公里)、东京都市圈(6.6亿元/平方公里)、纽约都市圈(3.4亿年)AU/KM2)。
目前,我国人均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1%还不到5000万元/平方公里,武汉市和合肥市的人均GDP分别为3195万元/平方公里和2076万元/平方公里,仅占深圳市人均GDP的19%和12%。
陆庆强说,中国都市圈需要补充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也表明,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根据2017年的数据,在人口联系方面,超过85%的都市圈城市每天在中心和外围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少于80000。
其中,深圳、北京、广州排在前三位,深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2万人,低于东京市区三县(86万人)平均每日通勤人口;大连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市,人口仅17万人。